- 塑造孩子的领袖特质
- Steve发布于 2014/4/21 21:07:00 | 21189 次阅读 [大][中][小]
-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关键词:青少儿 孩子 领袖特质
-
Emma Vanbergen
一直以来,领导才能都被认定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于今时今日的年轻学子来说,领导能力常常成为他们进入顶尖大学或是寻求好工作的关键因素。成年人的领导能力主要是在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形成的,甚至最早可以在两岁时开始塑造。许多中国家长都曾经问我如何将他们的孩子培养为未来的领袖精英,我的答案是,尽早着手培养孩子领导特质才是最好的选择。
领导能力统筹了以下几种能力:责任心,决策力,独立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则可以由自信的姿态和与他人有效的沟通来展现,此外他们还要注重团队协作和灵活性,并遵守社交礼仪和准则。其实不论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他们都有成为领袖的潜质。我认为关键在于家长能否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积极塑造孩子的领导才能,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来训练和培养这种能力。必益教育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图为家长带领孩子参加咨询会并指导孩子填写表格。我发现,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品质是责任心和独立精神。可靠,自立,做事有始有终的责任感,是领袖所必备的品质。想要培养这样的品质,就一定要从小就让您的子女学会管理自己的事务,比如让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以及洗漱。作为家长,请不要为孩子的事大惊小怪,也不要过分宠溺他们。要定下合适的规矩,并教他们一直遵守。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见过太多十几岁的孩子在外面仍然被妈妈宠着,或者在爸爸面前为了不吃苦药哭哭啼啼。孩子们的可塑性很强。一旦父母放纵孩子,孩子就会抓住一切机会赖在父母怀中,这样会让他们缺少社会经验,妨碍情感发育。但是如果鼓励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他们就会学会自我管理,发展出很强的自律能力。
帮助孩子负起责任的一种办法就是让他们承担家务。让他们每天或者每周去完成家庭某个固定的任务,这么做不仅能教会他们责任和奉献,也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转化成他们在长大后去做更大的事的动力。除此之外,一些物质奖励(或给他们书面表扬或者小星星)能让孩子明白完成工作能与奖励挂钩。当孩子长大后,这样的奖励也有相应的增加。另外一种办法是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拟定时间表,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放学后时间。这样可以让他们记得自己需要完成什么,需要在何时何地去做什么,需要带什么工具。即使他们没完成或者忘了某项任务,也要让他们去承受自己的结果而不是宠着他们,帮助他们做完。一味的保护孩子远离惩罚会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别人总是会帮助他们收拾残局。当你让孩子们自己负责,承受自己的错误时,他们才会逐渐吸取经验教训,少犯同样的错误。必益教育团队合作是领导力的一大要素。图为牛津国际公学组织的户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扎实的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随着责任感增强而增强。 请多给你的子女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做决定,使他们学会如何有效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从小事开始,如为自己选衣服,循序渐进,让他们做更加重要的决定。与此同时,和他们交流如何取舍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这让他们锻炼逻辑思考推理的能力,判断不同选择产生的后果。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练习:给你的孩子一个他们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例如如何处理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思考解决方法,然后讨论每种方法的利弊。另外一种方法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处理两件事的时间冲突。 特别要提醒的是,不要强迫您的子女参加家长给孩子准备好的活动。参加活动需要孩子真正的热情,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领导力,锻炼逻辑判断和决策力,方能在未来的大学申请中锦上添花。我知道对于不少中国家长来说,让出对孩子的控制权是很难的。然而总是代替孩子做决断,他们恐怕永远也无法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去面对今后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
领导能力的第三个重要层面是社交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灵活性和自信等品质。社交能力影响着我们在交际场合中的沟通和应对,塑造了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可惜很多父母常会忽视这一核心技能。大学和雇主都看重申请者是否能较好地融入学校或公司环境,毕竟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或想法比教给其一门专业知识要困难得多。家长要帮孩子培养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与他人合作,捕捉情绪和非语言信息(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及表现得体有礼。最基础的沟通练习就是让孩子体验多种情境交流。吃饭时鼓励孩子帮家人订餐,让他们预约餐厅,家里电话铃响时让他们主动接听;利用这些琐碎机会让孩子与他们潜在的老师、雇主和同事去练习交流。进阶的训练是公众演讲的能力:大声朗读,做独立的展示,以及参与各式讨论,表达自己意见。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请一如既往地鼓励他们主动加入志愿组织、课堂和活动中去,不断打磨领导者的品质。小学时可以支持他们去领导学生项目或在班级中做志愿工作;在青少年初期则让他们去协调组织和练习公众演讲;而在成年早期,学生们应该将自己的社区作为暑期实习和工作的起点,创立组织和社团,乃至领导更复杂的项目。在孩子们开始申请大学时,多年的积累和培养将使他们脱颍而出。担任过领导者的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主动性、目标性和对成功的渴求绝对会让没有领导经历的学生黯然失色。
最后,我不得不重申,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善于社交、决策果断,那么就请家长展现做人做事的责任感,决断力,并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对于孩子来说,说教永远比不上榜样的力量。我真诚请求各位父母做一个好的向导,给孩子机会成长为敢想敢为的年轻领导者。
(Emma Vanbergen是必益教育咨询部总监,指导了来自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的学生进入世界顶尖学校。她出生在英国,在美国完成中学教育,在英国完成大学教育,并在法国、德国、中国各求学一年。) - 为何美国大学生热衷于“死亡课程”<<上一篇 下一篇>>一杯咖啡的互联网思维创新
精彩评论
是“放养”,还是“圈养”?——这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自己提出的命题,和“虎妈”的论点半点儿男女关系都没有!
匿名人士对新闻:“放养”还是“圈养”? 的评论
是我看到的迄今为止对“虎妈”的最为理性的评论!
匿名人士对新闻:哪一种育儿经更优越?的评论
陆游写过这首词吗?很差呀,不会真的是陆游写的吧,编出来的吧!!!哈哈哈!!!
lu对新闻:掀起全脑记忆系列课程神秘的面纱的评论
对自己不自信的家长才会把那么多的期望寄托到孩子身上。与其提前那么多时间考虑孩子可能上的学校乃至购买“学区房”(中了可恶的房地产商的道道),还不如关注孩子的当下,是否有更多的天性得以发展。
匿名人士对新闻:家有读书郎 花销直线涨(图)的评论
应为“反动学生”
刘金华对新闻:13岁女生写剧本谈婚恋引热议 郑渊洁:干得漂亮的评论
一定的环境加上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经历,我11岁被人称小反革命,16岁被打成学生。23岁关押3年后被判死刑又改判旡期。生活的磨砺人会差别很大,那位小朋友很可怜。
刘金华对新闻:13岁女生写剧本谈婚恋引热议 郑渊洁:干得漂亮的评论
真是自叹弗如
匿名人士对新闻:湖北非尖子生获20万奖学金的评论
一个人如果成功,必然有他的理由。
匿名人士对新闻:打工父亲写信教12岁儿子感恩的评论
凶猛,这个评论写了一年多时间!!!还是中国网络速度是蜗牛他奶奶,一年多才爬上网。害得我点了一篇过时的太久的新闻。
匿名人士对新闻:第三套广播体操提倡师生一起做 共同锻炼的评论
哎 就快要比赛啦 好紧张哦 还没交完呢 真希望我快点会啊 加油 ↖(^ω^)↗······································· 帆 新区中学
匿名人士对新闻:第三套广播体操提倡师生一起做 共同锻炼的评论
哎 就快要比赛啦 好紧张哦 还没交完呢 真希望我快点会啊 加油 ↖(^ω^)↗······································· 帆 新区中学
匿名人士对新闻:第三套广播体操提倡师生一起做 共同锻炼的评论
中国老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难道是变傻后就孝了???
匿名人士对新闻:儿时挨打,长大变傻?的评论
只要回忆的时候没太多痛苦的感觉,就已经是幸福了,哈哈……
匿名人士对新闻: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的评论
童年幸福好像不太回忆得起来。
匿名人士对新闻: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的评论
年轻的父母、准父母很有必要跟踪这个研究。
匿名人士对新闻:儿时挨打,长大变傻?的评论
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欢迎参加优培少儿发展课程,五年青少年心理夏令营经验,成效显著。http://www.upc.sh.cn/upc_dev/
优培对新闻: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评论
说得好,上海一家叫“赢在起点”的机构好关门了。或改名“输在起点”好了,这样,还有人会去报名读书吗?总之,我们应该把童年还给儿童,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将来真正长大。
匿名人士对新闻:郑渊洁: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评论
这个十二岁的儿子是不是贾君鹏?
匿名人士对新闻:打工父亲写信教12岁儿子感恩的评论
ORZ
匿名人士对新闻:11岁美国女孩答问 见解令人刮目相看的评论
欢迎参加UPC优培的少年健康发展课程。www.upc.sh.cn
LU对新闻: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评论
欢迎参加UPC优培的少年健康发展课程。www.upc.sh.cn
LU对新闻: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评论
原来响当当里面好多都是这里来的,拼凑啊拼凑,还不如这自成一系列。现在回忆响当当宣传的时候麦妈说的,麦兜北上,是港人现实写照来的……
V对新闻:[跟麦兜学国学]清明篇:清洁、清明、情的评论
暑期补课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孩子、家长、老师都想要考好学校~我们的教育制度每当到高考季节时总会引起广泛关注,要改的的确有很多啊!
M对新闻:禁补令一派威严,补习班热火朝天 学校心照不宣的评论
很多人责怪大学毕业生没有创造力,实在是冤枉了大学生们。试想阿,他们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一直是被要求“要按照正确答案”,连高考作文训练都要学生考虑“按格式写作才能得高分”,这正好是和创造力的成长环境相悖的,你说这社会舆论是否有些扭曲?
过来人对新闻: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评论
保护好孩子的“不听话”——如果这在学校中很难做到,那么就在暑假找个合适的夏令营:让孩子既安全又可以尽量放松一下。这样的夏令营,只有在师生比在1:5以内的情况才能做到,当然价格也就不菲了,但事关孩子今后长久的创造力发展,值不值?
旁观者对新闻: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评论
孩子是父母的投射。这位赵妈妈,你有这份心,你的孩子就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的。祝福你啊!
咨询师对新闻:ABC小孩的教育困惑的评论
电脑迷的AD?
皮蛋对新闻:熟悉十多种编程语言,9岁娃玩电脑堪比专家的评论
手指阳光,原文出处已经标明,谢谢提醒。希望多给我们提意见,更希望能多提供些相关稿件,谢谢!邮址:getiedu@gmail.com
Lu对新闻:一个外籍学生的启示的评论
V妈没有心理学家的头衔,但做的水平比很多心理学家的水平还高呢!她给了女儿全世界最好的礼物:拥有幸福
润轩对新闻:小V妈的育女心经:小孩子偷糖吃怎么办?的评论
循循善诱的好母亲!
yangkun对新闻:小V妈的育女心经:小孩子偷糖吃怎么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