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号码记忆法
- Steve发布于 2014/2/13 10:37:16 | 16281 次阅读 [大][中][小]
-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关键词:心理 电话号码 记忆法
-
最近几天我在着了魔似的盯着电话号码。这部分是因为我刚刚搬家,正翻着通讯录发出地址变更通知。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偶然间看到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论文,这篇论文出自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讨论的是有关“组块”(chunking)的话题。尽管这篇研究论文是半个世纪前发表的,但它在当今时代具有一种令人好奇的相关性——尤其是在与电话号码有关的方面,这些电话号码正悄无声息地渗透到21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米勒的看法没错,那么我们每次背这些数字的时候,都无意中揭示出自己一种天生习惯的程度,那就是我们总是将信息放进“心理盒子”。这个倾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或者说尤其是)我们多数人从没想过这些数字的形态。
这个问题与记忆有关。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和许多心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一样,米勒对于大脑如何保存信息的问题十分着迷。在那之前,许多科学家认为记忆因人的天分而不同。然而米勒相信,这其中存在一种更为基本的模式。他的研究似乎表明,在被展示了一个列表之后,多数人对于能够记忆多少段数字或字母类的数据有一个上限。这一上限通常在5到9个数据点之间,而其平均正是“魔术数字7”。
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窍门:如果人们学会将看到或听到的数据分组成可管理的组块(即心理上的信息群),他们将能记住更多东西,因为每个组块自身会成为一个数据点。当把信息群与已有认知(即预先存在的心理“标签”)相联系时,这种方法尤其有效。然而,即便是无名的捆绑也会有所帮助。在对报务员进行实验后,米勒写道:“一个人在刚开始学习摩尔斯电码的时候,每个‘嘀’和‘嗒’在他听来都是单独的组块。(然而)不久他就能从这些嘀嘀嗒嗒的声音听出字母,于是他就可以把这些字母当做组块……(再接着)就能听出单词,这是更大的组块。(之后)他开始听出整个短语。”更棒的地方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组块中存储的数据量会不断扩大。“看着一个人听到一串40个二进制数字,接着就能毫无错误地复写出来,这一幕颇具戏剧性。……(然而,)对于增加我们所能处理的信息量来说,记录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武器。”
毫无意外的是,过去50年里这种组块思想引发了大量学术辩论。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更自然的组块数目是4个而不是7个,而其他心理学家则坚称,组块只能解释记忆机理的一小部分。然而不管怎么说,米勒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数字世界中。
最容易注意到的现象是,如果今天你让一位美国人背诵一个电话号码,他或她通常会以三个组块来背诵这个数字,因为这是惯例所致。这部分是因为区号的存在,然而它似乎也是最切合我们习惯的方式(由于AT&T等公司受到米勒的影响,这并非偶然)。在伦敦,人们在背电话号码的时候也会分成三个组块。其他地方有不同模式,比如两个5位数的组块(这是英国农村的情形)或几对数字(这是法国的情形)。不管怎么说,关键在于:几乎没人会记忆一长串连续不断的数字。那么做让人感觉不自然。
这种现象是好事么?从某些意义上说,确实如此——分组意味着我们能记忆更多数字和更多其他东西。然而我忍不住揣测,这种本能有没有阴暗的一面?通过把事物保存在心理盒子中,我们的大脑可能也会变得僵化——这一点十分危险。为理解这个问题,你可以试着以不同编组方式背诵你烂熟于心的电话号码(比如说,以两组5个数字的方式背诵原本分三组的纽约电话号码)。令人惊异的是,这么做非常困难。
尽管这种僵化思维(或者说习惯)看上去只是一个与电话号码有关的轶事,但它也波及其他心理过程。我们习惯于将各类数据保存在心理盒子中,这种方式往往令我们容易遭遇危险的盲点,或者阻止我们开展横向思维。也许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秩序才能生活和生存。不过,下次拿起电话的时候,你不妨花一秒钟时间想一想我们将数据处理和分类成组块的方式。这么做就算没有别的原因,也是因为咨询顾问所说的“跳出固有思维模式”(thinking out of the box),只会在我们记住心理盒子(或组块)对心理过程影响的情况下发生——尤其是在我们完全不注意这些模式时。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吉莲•邰蒂 译者/简易
- 走路时请别看手机!<<上一篇 下一篇>>收支勉强持平的白领生活
精彩评论
僵乎--心理学,这学科本就浆糊。
匿名人士对新闻:乐嘉的心理江湖的评论
正是有了风险偏好及风险规避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才有了交易市场存在的空间。
懂了对新闻: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运用在经济决策分析中的评论
不错
路过对新闻:华师大心理学院推出音乐心理剧工作坊的评论
性别不在两腿之间,而在两耳之间。发人深省!
匿名人士对新闻:他是女生的评论
梦见打人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在梦里和已故的亲人说话?
胖胖对新闻:男女噩梦有差异,五种最常见的噩梦有何含义的评论
补充:笑也是人类最容易识别的表情,相比于哀、厌等。
润轩对新闻:“笑”中有学问:一种社会性反应,动物也笑的评论
这种测试的原理是:无意识的目光游移常常意味着心思不定,游移越厉害心思越困扰不定。若游移,就会觉得这幅图在动。问题是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可能游移或者漂移的,因为我们的眼球是靠6根肌腱悬空在眼框里的。
润轩对新闻:据说小孩看这幅图片是不动的的评论
最好的拜年短信是“祝XXX(机主的称呼)新年快乐”然后后面有落款。这样保证:不是批发、朴实无华、让收信人觉得这个短信的确是给自己的。
胖胖对新闻:专家:群发拜年短信,涉嫌短信批发感情的评论
对87岁的人而言,赠物质财产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年轻人硬是怀疑当中有诈,实在是还没那种高境界,
旁观者对新闻:慷慨赠财的女富豪拒绝进行精神测试的评论
我曾经在一个专门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旁听,有个学生一开始不断的叫“教室太小闷死了要崩溃了”,上了几堂课后这学生说“教室其实还挺好的”,看来学习咨询师本身也可以调节心理
娃娃对新闻:心理咨询师:一个神圣、时尚、高阶层的新兴职业的评论
想参加塔罗心理沙龙,请登陆www.eap.org.cn或拨打电话021-52560800
谐心坊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原来以为塔罗牌就是算命呢,原来不是这么回事啊
TT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很精彩
匿名人士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这个文章是否太过矫情?这也叫经济适用型生活,就因为坐了经济舱?摆明了是一篇炫耀自己的文章。BS这个女人。
匿名人士对新闻:张怡筠:经济适用型生活的幸福秘诀的评论
好像没有说到如何越吵越爱哇!
匿名人士对新闻:夫妻吵架如何越吵越爱的评论
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shaw对新闻:糯米团之恋的评论
90后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他们个性张扬,喜欢吸引大众目光,这背后需要考虑的其实有很多,不单单是他们的问题,还有各种环境……
M对新闻:“另类自拍”源于“表现自我”的评论
大姐~~~您老狠的~~~~
王健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我骂起来比男生还要凶那~~~~
Maggie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说个脏话还有这么多道理~~~~~你狠~~~~~
稽金平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我家孩子很皮这么办~~~~~
maggie对新闻:教子心得:如何利用孩子的错误施展家庭教育的评论
我属于什么型噢=。=
solo对新闻:五大妙招教你改善职场心态应对经济寒冬的评论
我属于焦虑性噢>_<
rock对新闻:五大妙招教你改善职场心态应对经济寒冬的评论
呵,我咨询的当事人里这种人很多,都挺成功的。我得让他们读这篇文章
咨询师对新闻:关掉大脑里自我怀疑的声音的评论
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要注意的是:怎么提醒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知道尤其是用这些道理
润轩对新闻:如何掌控自己的消极情绪?的评论
不确定很折磨人,但生活的精彩和美也就源于此。年轻人恋爱中最激动的时刻莫过于将牵手但还不知能否牵手的时刻,婚姻、工作大抵如此。只是绝大多数人只是在事后才知道的。
润轩对新闻:当生活中的不确定感向你袭来……的评论
喜欢你的文章!!
小猫对新闻:爱情即时贴的评论
小小年纪,却要提前承受大人的烦恼
匿名人士对新闻:恺撒出走(III)的评论
装痴呆?!可怜的孩子
匿名人士对新闻:恺撒出走的评论
表面过分张扬的女人很可能内心很没有安全感,这就是她们要找个“猪头”的原因
匿名人士对新闻:爱上棉花糖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