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听写大会火爆,中文书写引关注
- Steve发布于 2013/10/22 18:17:04 | 15975 次阅读 [大][中][小]
-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关键词:汉语国学 汉字 中文书写
-
在英语拼写比赛中,“toad”(癞蛤蟆)这个词对参赛选手来说可算是易如反掌,但在中国举办的一场全国直播的汉字听写大会上,“癞蛤蟆”这个词却让选手栽了跟头。
汉字“癞蛤蟆”在中文里,“癞蛤蟆”这三个字笔画共有46笔。
14岁的参赛选手余爽在早轮比赛中差点就写对了。在书写“癞蛤蟆”这三个字的时候,余爽很快就在平板电脑上写了出来,她写的这三个字在她头顶上方的一块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她的队友则叫着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这几个字。
她写完后,三名评委中的一位按下了书写正确的按钮,全场一片欢呼。但另外两名评委认为她没有写对,他们指出这个女孩在写“蟆”的时候少了一个点。这名评委说,你刚才显然很紧张。余爽的队友则在后台失望地叹息。
并非只有余爽如此。国有媒体在赛后不无遗憾地说,《汉字听写大会》对部分现场观众进行了测试,其中只有30%的人能够把“癞蛤蟆”正确地写出来。新华社说,这是个大家都认识的词。
视频:科技正在腐蚀中国年轻一代的书写技能
中国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自今年8月在一个教育频道开播以来逐渐火爆。随着它的热播,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在键盘打字普及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的书写技能在退步。封面图片来源:中国中央电视台。自今年8月,《汉字听写大会》在一个较小的教育频道开播以来,其人气逐渐爆棚。
上周五晚间,比赛改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甚至挑战中国诸多收视冠军节目的人气,其中包括《中国好声音》。
上周五晚间的决赛成为全国观众必看的比赛,决赛在来自同一所杭州学校的两名女中学生之间展开。
《汉字听写大会》触动了中国人的一根神经。在中国,纯粹主义者抱怨说,由于表情符号和能够使人们写字更快的拼音输入法的大量使用,智能手机正在腐蚀人们的语言技能。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汉字用汉语拼音拼写出来。
《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总导演关正文说,他的灵感来自美国的全国拼写大赛(Scripps National Spelling Bee)。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说,他尤为感动的是看到一个50年前曾参加拼写大赛的祖父,现在帮助孙子备赛。
关正文说,在像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拼写大会使背景不同的人们能够在共同的美国梦中找到共同点。
普通话一直是中国政府团结各族人民的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西部有讲维语的穆斯林,南方则有人讲广东和福建方言。来自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参赛选手还参加了民族服装的展示,凸显中国语言将国家团结起来的理念。CCTV参赛选手在一组评委的注视下拼写汉字。在这一问题上,一些人的发表了相当激烈的言论。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在自己的微博发起了一次运动,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
他经常在自己的微博上呼吁,解放孩子,救救国学和汉语。他在新浪微博有约180万粉丝。
这个节目的初衷是,重新唤起人们对汉语的热情。该节目的“宗旨和意义”称,汉字是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是中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来自中国的“四大发明”通常是指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一些观众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悖论:这些在听写中出现的汉字都是简体字。上世纪50年代中共为了提高识字率把简体字定为官方书面文字。香港和台湾一直保留着繁体字的传统。通常来说,同样一个字,繁体字的笔画要多于简体字。CCTV《汉字听写大会》总冠军陆佳蕾。经过八轮资格赛和两轮半决赛之后,160名选手中有15名进入了上周五的最终决赛。“伊犁河”(流经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一条河)和“秕糠”等词过后,最终的角逐在两名14岁的女同学之间展开。她们都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平时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
这两名女孩的带队老师说,尽管英语很重要,该学校也教中文,特别是阅读。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语文老师苏云生说,大多数人都以为我们学校只擅长教外语。不过她也补充说,学生集中精力学英语,很多人回到国外去上大学。苏云生说,我们的学生英语都很好,特别是在说这方面。杭州距上海约110英里(约合180公里)。
经过大约75分钟之后,选手只剩下四位,包括三名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女孩。她们都穿着一样的服装:宽松的白色T恤和灰色的七分裤。
然后接下来,选手剩下了两名。陆佳蕾和队友于加敏之间展开了搏斗,不过两人都在私下里互相鼓励,如果出现了她们知道的词,她们的眼睛就会发亮。在第五轮中,于加敏最终因为一个生僻词“佯嗔”(假装生气)而败下阵来。
胜者陆佳蕾认为,她获胜的原因是她父母在杭州是开书店的,她在书店里度过了很多时光。她说,我喜欢在书店里读书,虽然很吵,但能强迫我安静下来,非常非常仔细地阅读。
从中国富有争议的作家余华到美国作家欧•亨利(O. Henry),她的文学品味是兼容并包的。余华的出名源自他在书中对文革暴行的描写,以及根据他的书《活着》拍的电影在中国被禁。
陆佳蕾说,我认为英语和语文并不互相冲突,各有各的美。
Isabella Steger - 平板电脑适合用作教学工具吗<<上一篇 下一篇>>情侣装:中国有情人的示爱方式
精彩评论
读竖型文本,自断句逗,看繁体国文,横生妙趣。给人带来众多从未有过的不寻常灵感体验。
子悦对新闻:陌生的汉字的评论
支持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称繁体字为正体字!
匿名人士对新闻:陌生的汉字的评论
从“淡”字可以看出,台湾真正进步了!!!
匿名人士对新闻:2010台湾年度代表字:淡的评论
草泥马
匿名人士对新闻:2009年年度汉字——“起”的评论
起来,起来。
匿名人士对新闻:2009年年度汉字——“起”的评论
只是不晓得这个字在日语里面是什么意思啦
匿名人士对新闻:网民评选中国年度汉字 哥、房、被等字入选(图)的评论
日本2009年度汉字是“新”,我一月底要去日本,那2010年度汉字就应该是“和”了,哈哈!
新和对新闻:网民评选中国年度汉字 哥、房、被等字入选(图)的评论
雄起,雄起!
匿名人士对新闻:2009年年度汉字——“起”的评论
呼吁恢复使用繁体字,可以先从书报印刷开始。也就是读繁体,写繁、简体都可以。
我爱繁体字对新闻:汉字是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评论
有病!吃饱了撑着了!
皮蛋对新闻:教育部:国家尚无计划恢复繁体字的评论
强烈支持恢复繁体字,当初的推广简体字简直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侮辱。是为大部分的文盲服务的。鄙视那位所谓负责人所谓为啥不用甲骨文的嘲笑,这种思路简直就是猪。呼吁全民投票。
我爱繁体字对新闻:教育部:国家尚无计划恢复繁体字的评论
繁体字漂亮!
匿名人士对新闻:教育部:国家尚无计划恢复繁体字的评论
潘庆林同志有没有做过数据分析?比如532这样的数字,了解过吗?
潘庆林对新闻:教育部:国家尚无计划恢复繁体字的评论
《海角七号》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2个半小时,很长,却很真实的反映了台湾人的心态。尤其是里面的茂伯,竟然现在都做起广告代言,“我是茂伯呀”用闽南话说出,搞笔的
chou对新闻:《海角七号》插曲《爱你爱到死》的歌词进化论(MV版)的评论
怎么都喜欢7号,长江7号,这里有个海角7号,会不会再冒出一个天涯7号?
皮蛋对新闻:《海角七号》插曲《爱你爱到死》的歌词进化论(MV版)的评论
谢谢楼上的提醒 再提供一个大大唱歌桥段的链接http://you.video.sina.com.cn/b/16950912-1561748797.html
lz对新闻:《海角七号》插曲《爱你爱到死》的歌词进化论(MV版)的评论
怎么没有歌的音频呢?
lu对新闻:《海角七号》插曲《爱你爱到死》的歌词进化论(MV版)的评论
这个论文都贴出来了,阿拉就不好抄了,LZ有没有没贴出来的,只要写个地址就可以,内容要关于环保方面的
学生对新闻:[免费政治论文]深刻理解建设先进文化的全面要求的评论
我也想知道托福是什么意思,托您老人家的洪福?
皮蛋对新闻:留学生考汉语托福 考生称"试题很雷人"的评论
要是再加一个带了解文化习俗的题目就好玩了:请解释“托福”一词的意思和来历
娃娃对新闻:留学生考汉语托福 考生称"试题很雷人"的评论
英国人眼里,中国人好像“吃”比较深入人心(怎么不想到奥运金牌第一大国啊),基本上就像全世界看菲律宾就想到佣人
匿名人士对新闻: 英国孩子为什么学中文的评论
啊呀,我正好有个老外朋友来上海工作,可以当礼物送他了。哪里有卖?
匿名人士对新闻:首款汉语学习手机问世的评论
我想让孩子离开那个恶劣的环境,让他在汤池好好接受国学教育。”Susan说。现代版孟母三迁啊!
匿名人士对新闻:庐江国学实验的评论
上海人都用不来的输入法…… 我用这个东西连一句话都打不出来!
匿名人士对新闻:“上海话输入法”正式发布 提供免费下载的评论
特复杂了,用伐来
PP对新闻:“上海话输入法”正式发布 提供免费下载的评论
下载用用去,虽然能听懂上海话,但说还是不会,用这个会不会有助于学习好上海话? try~~~~
皮蛋对新闻:“上海话输入法”正式发布 提供免费下载的评论
啥么事,用用看。
匿名人士对新闻:“上海话输入法”正式发布 提供免费下载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