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人越来越爱吹牛?
- Steve发布于 2012/11/29 16:39:38 | 6036 次阅读 [大][中][小]
-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关键词:心理 现代人 爱吹牛
-
朋友、家人和同事们:我觉得你们很棒──只不过没有你们自认为的那么棒而已。
看看你们的Facebook状态更新:
来自史上最好老公的史上最好的礼物。
以很快的速度游了30分钟,尽管昨天晚上在飞机上喝了不少霞多丽酒(Chardonnay)。
拿到了我那本书的第一张版税支票!
日落航行,结果变成了月色航行。到处都是流星……太完美了。
善意的解读是,这些只不过是普通的日常状态更新。但各位,这其实是吹牛,无论你承认与否。而且这还是不由自主的。怎么会这样呢?
很显然,互联网为我们吹牛提供了全球受众,社交媒体网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都希望自己时刻保持完美,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精心打造自己的网络形象。
MK Perker吹牛不光是在互联网上的问题。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真人秀选手们为赢得老一代明星的认可而斗智斗勇,牧师都有自己的公关。在这样一个社会,我们不择手段地营销自己难道还奇怪吗?
你可以认为经济是一个原因。在如今这个人们记忆中竞争最激烈的就业市场,教训是很清楚的:你必须在多个平台上展示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优秀。
对子女教育方式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现如今,每个时刻都会被记录下来,比如上学第一天,还有在车后座累到打盹的时候。问题在于,这些分享的时刻很容易表现为炫耀父母如何成功地养了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
我们太习惯于自夸了,甚至都没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而这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因为它让人讨厌。
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吹呢?
在盐湖城开有一家理疗诊所的执业临床社工朱莉·汉克斯(Julie Hanks)说,我们炫耀是因为我们可以,而且有很多人在听。
她说,人们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炫耀:为了显得值得注意或被爱,或试图掩盖我们心灵最深处的不安全感;为了向自己证明我们过得很好,证明说我们赶不上他们的上一辈人是错的;或者只是因为有好事发生的时候我们会兴奋。
而且谈论自己感觉很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神经系统科学家所做的一系列实验显示,我们大脑的“奖励区”──也就是对食物和性等“主要奖励”做出反应的区域──在我们谈论自己的时候会被激活。这项研究演示,我们30%到40%的谈话时间都花在谈论自己上。该研究的重点并不是炫耀而是自我表露,研究报告已于5月份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MK Perker在其中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给人们提供少量的钱,让他们回答有关自己或别人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愿意为了谈论自己而放弃钱。
遗憾的是,有些人似乎分不清分享其他人真正想知道的正面信息和不顾一切炫耀的区别。我来帮忙区分吧:炫耀里面有对比,有的是直接对比,有的是暗示。汉克斯说,炫耀时态度傲慢,会表现出过度的自豪感。
对于炫耀的感觉通常也是因人而异的,费斯·麦金尼(Faith McKinney)在最近一个周日的教堂野餐会上就发现了这一点。麦金尼现年45岁,是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一名邮政服务人员。她正在跟教会中一名年纪较长的会员聊天,谈论自己在当地一家在线娱乐杂志做兼职时对名人的采访,这时她的表妹──几年前她捐过一个肾脏给这个表妹──突然插话说:她又来了,又开始罗列名字了。
麦金尼说,这让我大吃一惊。她承认自己会利用一切机会提自己见过的名人,因为她觉得这会让自己显得更有意思。
她继续讲自己的故事,甚至又故意罗列了几个名字。但她觉得受到了侮辱,特别是当她记起另一个亲戚最近问她,为什么她的“大头”总是出现在她上传到网上的那些工作照里。她说,如果我爱的这些人都这么说,陌生人又会怎么样呢?
一份即将发表的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报告显示,浏览Facebook或其他社交媒体网站会提高我们的自恋以及自尊水平。
MK Perker进行这项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凯斯·威尔克斯(Keith Wilcox)说,虽然我们在和朋友家人面对面时可能更谦逊,但我们却最想让这些人看到我们在网上经过了美化的状态更新。
他说,这些人的看法更有分量。他说在网上,常规的谦逊社会准则并不一定适用。
现年45岁、在纽约做数字内容策略师的詹妮弗·米尔斯基(Jennifer Mirsky)说,如果有人更新了一条状态,500个人看过而且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那它就应该是真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她说,但是,每个人都真的会有一个如爱情小说中主人公那么体贴的丈夫,兼具爱因斯坦的聪明才智和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般迷人魅力的孩子,还有各种多次多彩的活动参加不过来的工作吗?
米尔斯基说,她的策略是点一下“赞”按钮,然后就不管它了。她说,点一下就模糊地传达出“真有你的!”的意思。
那么应该怎么对待一个吹牛的人呢?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研究心理学家及副教授斯明·瓦兹(Simine Vazire)说,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从长远来看,他们这种冲动有害的做法不会有好处。对自我提升的研究表明,吹嘘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好印象会逐渐消失。
30岁的伊恩·麦肯齐(Ian McKenzie)是英国林肯市(Lincoln)的一名教师。他说,在和妻子以及朋友出去吃晚餐时,大家很快都开始吹牛,内容包括自己的电子产品和车、孩子还有度假。他说,我受够了,也开始吹。
他提到自己和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一起上学的事情(他也是在同一个时期在苏格兰上的圣安德鲁斯大学(St. Andrew's),但并不认识威廉王子),还说自己见到过超模凯特·摩丝(Kate Moss,他在街上走的时候看到她从旁边的一辆车下车,直到妻子告诉他,他才知道这个人是谁)。
众人作何反应?他说,“尴尬的沉默。但愿这会加快大家吃甜点的速度,然后快点离开餐厅。”
Elizabeth Bernstein
精彩评论
僵乎--心理学,这学科本就浆糊。
匿名人士对新闻:乐嘉的心理江湖的评论
正是有了风险偏好及风险规避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才有了交易市场存在的空间。
懂了对新闻: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运用在经济决策分析中的评论
不错
路过对新闻:华师大心理学院推出音乐心理剧工作坊的评论
性别不在两腿之间,而在两耳之间。发人深省!
匿名人士对新闻:他是女生的评论
梦见打人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在梦里和已故的亲人说话?
胖胖对新闻:男女噩梦有差异,五种最常见的噩梦有何含义的评论
补充:笑也是人类最容易识别的表情,相比于哀、厌等。
润轩对新闻:“笑”中有学问:一种社会性反应,动物也笑的评论
这种测试的原理是:无意识的目光游移常常意味着心思不定,游移越厉害心思越困扰不定。若游移,就会觉得这幅图在动。问题是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可能游移或者漂移的,因为我们的眼球是靠6根肌腱悬空在眼框里的。
润轩对新闻:据说小孩看这幅图片是不动的的评论
最好的拜年短信是“祝XXX(机主的称呼)新年快乐”然后后面有落款。这样保证:不是批发、朴实无华、让收信人觉得这个短信的确是给自己的。
胖胖对新闻:专家:群发拜年短信,涉嫌短信批发感情的评论
对87岁的人而言,赠物质财产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年轻人硬是怀疑当中有诈,实在是还没那种高境界,
旁观者对新闻:慷慨赠财的女富豪拒绝进行精神测试的评论
我曾经在一个专门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旁听,有个学生一开始不断的叫“教室太小闷死了要崩溃了”,上了几堂课后这学生说“教室其实还挺好的”,看来学习咨询师本身也可以调节心理
娃娃对新闻:心理咨询师:一个神圣、时尚、高阶层的新兴职业的评论
想参加塔罗心理沙龙,请登陆www.eap.org.cn或拨打电话021-52560800
谐心坊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原来以为塔罗牌就是算命呢,原来不是这么回事啊
TT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很精彩
匿名人士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这个文章是否太过矫情?这也叫经济适用型生活,就因为坐了经济舱?摆明了是一篇炫耀自己的文章。BS这个女人。
匿名人士对新闻:张怡筠:经济适用型生活的幸福秘诀的评论
好像没有说到如何越吵越爱哇!
匿名人士对新闻:夫妻吵架如何越吵越爱的评论
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shaw对新闻:糯米团之恋的评论
90后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他们个性张扬,喜欢吸引大众目光,这背后需要考虑的其实有很多,不单单是他们的问题,还有各种环境……
M对新闻:“另类自拍”源于“表现自我”的评论
大姐~~~您老狠的~~~~
王健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我骂起来比男生还要凶那~~~~
Maggie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说个脏话还有这么多道理~~~~~你狠~~~~~
稽金平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我家孩子很皮这么办~~~~~
maggie对新闻:教子心得:如何利用孩子的错误施展家庭教育的评论
我属于什么型噢=。=
solo对新闻:五大妙招教你改善职场心态应对经济寒冬的评论
我属于焦虑性噢>_<
rock对新闻:五大妙招教你改善职场心态应对经济寒冬的评论
呵,我咨询的当事人里这种人很多,都挺成功的。我得让他们读这篇文章
咨询师对新闻:关掉大脑里自我怀疑的声音的评论
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要注意的是:怎么提醒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知道尤其是用这些道理
润轩对新闻:如何掌控自己的消极情绪?的评论
不确定很折磨人,但生活的精彩和美也就源于此。年轻人恋爱中最激动的时刻莫过于将牵手但还不知能否牵手的时刻,婚姻、工作大抵如此。只是绝大多数人只是在事后才知道的。
润轩对新闻:当生活中的不确定感向你袭来……的评论
喜欢你的文章!!
小猫对新闻:爱情即时贴的评论
小小年纪,却要提前承受大人的烦恼
匿名人士对新闻:恺撒出走(III)的评论
装痴呆?!可怜的孩子
匿名人士对新闻:恺撒出走的评论
表面过分张扬的女人很可能内心很没有安全感,这就是她们要找个“猪头”的原因
匿名人士对新闻:爱上棉花糖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