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之间谁更容易婚外情?
- Steve发布于 2012/11/29 16:29:26 | 6954 次阅读 [大][中][小]
-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关键词:心理 夫妻 婚外情
-
PEGGY DREXLER
大约60年前,金赛(Alfred Kinsey)的研究为二十世纪中叶人们对性问题的感知带来震撼,当时他在研究报告中称,在婚姻的某一阶段,美国半数的男性和四分之一的女性都会发生婚外情。如今人们对金赛得出的高出轨率已经不是非常重视了(他的取样方法存在严重的选择偏差),但他的结果符合人们长期以来的假设,即男性欺骗伴侣的可能性要比女性大得多。
但研究者近期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妻子的不忠行为发生几率可能与丈夫接近。这些背叛行为的长期代价为许多与配偶离过婚或经历过父母离婚的美国人所熟知。
研究人员认为,妻子的不忠行为发生几率可能与丈夫接近。
有关该问题的最可靠研究之一当属“综合社会调查”(General Social Survey),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资助,从1972年开始向美国人询问同一批问题。在2010年的调查中,19%的男性表示,他们在婚姻的某个阶段曾有不忠行为,这一比例低于1991年的21%。而自述存在婚外情的女性比例由1991年的11%升至2010年的14%。
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金赛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和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 2011年一项研究发现的性别差距要小得多:男性为23%,女性为19%。上述数据暗示,两性之间在不忠行为上的差异趋于消失,但我们应该审慎地看待该数据。
研究者──即便是那些取样时小心谨慎的研究者──一直面临的问题是,任何此类调查都要求那些很可能对伴侣撒了谎的人坦白自己的越轨行为。研究者一般认为,不忠行为的实际数字要比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高。
但也应该强调,在美国,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来说,欺骗都既非普遍行为,也非不可避免。多次调查均一致显示,到目前为止,多数受访者都珍视一夫一妻制,并认为不忠行为是有害的。假如你相信“综合社会调查”结果是真实的,即14%的女性有欺骗行为,那么同时也请记住86%的女性并没有欺骗伴侣。
不过,虽说调查很难做到精确无误,专家们的意见也不尽一致,但女性不忠行为的比例似乎确实在追赶男性。从我作为心理学家的工作经历和我的社交圈来看,我发现有更多女性不仅有婚外情,而且在积极寻找婚外情。她们的理由听起来很耳熟:证明她们的吸引力、情感联系、欣赏、自我──更不用说对一种全新关系的渴望了(这种关系不受婚姻中的长期重压羁绊)。
研究者还指出了可能导致女性外遇增加的其他因素。其中之一也许可以称为“不忠主题泛滥”。不论哪一周的电视节目,情节中出现较多的似乎都是婚外情,而婚内情则出现得比较少。(电视剧“广告狂人”(Mad Men)中的夫妻几乎没有不出轨的)女性被描述为热心的参与者和积极的发起者,人们可能会感觉社会对不忠行为的接受程度增加了。
另外还存在一个机会因素──对新一代职业女性来说,更多的旅行,更多时候要工作到深夜以及与男性交往增加意味着外遇的机会和诱惑成倍上升。
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 2011年展开的一项研究称,不忠行为也能作为一种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力量,为男性和女性带来信心和个人优势。女性现在能够以男性早已习惯的方式运用她们的力量。此项研究论文刊登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
此外,更广泛的文化变迁可能也是一大影响因素。生物人类学家费舍尔(Helen Fisher)今年早些时候为交友网站Match.com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显示,女性对待两性关系的态度变得越来越非传统。有意思的是,男性可能正走向相反方向。在调查中,有77%的处于承诺性关系中的女性表示她们需要个人空间,而男性的比例为58%。35%的女性希望晚上经常外出与朋友会面,但仅有23%的男性持同样看法。
另一大因素当属社交网络,哪怕社交网络只是起到拓宽伴侣人选范围的作用。从传统上来看,精神层面的友谊变为肉体出轨是触发女性婚外情的导火索。现在很容易从网上开始发展这种友谊。一些人认为社交网络不过是助推器而已,即使没有社交网络,出轨者也总能找到办法。不过,如果你一直不曾忘怀毕业舞会的舞伴,如今找到他的几率可要比从前大得多了。
如今女性在婚外情中所占比例是不是更大?很可能如此。但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宣扬和赞美性别平等,并进行相关立法,也许我们也应该对婚姻越轨中的性别平等有所预料。
(Drexler博士是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的精神病心理学助理教授,她的最新著作是《我们的父亲,我们自己:女儿、父亲和不断变化的美国家庭》(Our Fathers, Ourselves: Daughters, Fathers and the Changing American Family)。)
- 在线教学会淘汰“差老师”吗?<<上一篇 下一篇>>香烟里究竟有什么?
精彩评论
僵乎--心理学,这学科本就浆糊。
匿名人士对新闻:乐嘉的心理江湖的评论
正是有了风险偏好及风险规避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才有了交易市场存在的空间。
懂了对新闻:丹尼尔?卡尼曼——将心理学运用在经济决策分析中的评论
不错
路过对新闻:华师大心理学院推出音乐心理剧工作坊的评论
性别不在两腿之间,而在两耳之间。发人深省!
匿名人士对新闻:他是女生的评论
梦见打人意味着什么呢?还有,在梦里和已故的亲人说话?
胖胖对新闻:男女噩梦有差异,五种最常见的噩梦有何含义的评论
补充:笑也是人类最容易识别的表情,相比于哀、厌等。
润轩对新闻:“笑”中有学问:一种社会性反应,动物也笑的评论
这种测试的原理是:无意识的目光游移常常意味着心思不定,游移越厉害心思越困扰不定。若游移,就会觉得这幅图在动。问题是所有的人的目光都可能游移或者漂移的,因为我们的眼球是靠6根肌腱悬空在眼框里的。
润轩对新闻:据说小孩看这幅图片是不动的的评论
最好的拜年短信是“祝XXX(机主的称呼)新年快乐”然后后面有落款。这样保证:不是批发、朴实无华、让收信人觉得这个短信的确是给自己的。
胖胖对新闻:专家:群发拜年短信,涉嫌短信批发感情的评论
对87岁的人而言,赠物质财产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年轻人硬是怀疑当中有诈,实在是还没那种高境界,
旁观者对新闻:慷慨赠财的女富豪拒绝进行精神测试的评论
我曾经在一个专门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机构旁听,有个学生一开始不断的叫“教室太小闷死了要崩溃了”,上了几堂课后这学生说“教室其实还挺好的”,看来学习咨询师本身也可以调节心理
娃娃对新闻:心理咨询师:一个神圣、时尚、高阶层的新兴职业的评论
想参加塔罗心理沙龙,请登陆www.eap.org.cn或拨打电话021-52560800
谐心坊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原来以为塔罗牌就是算命呢,原来不是这么回事啊
TT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很精彩
匿名人士对新闻:视频:体验塔罗沙龙的评论
这个文章是否太过矫情?这也叫经济适用型生活,就因为坐了经济舱?摆明了是一篇炫耀自己的文章。BS这个女人。
匿名人士对新闻:张怡筠:经济适用型生活的幸福秘诀的评论
好像没有说到如何越吵越爱哇!
匿名人士对新闻:夫妻吵架如何越吵越爱的评论
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shaw对新闻:糯米团之恋的评论
90后一直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他们个性张扬,喜欢吸引大众目光,这背后需要考虑的其实有很多,不单单是他们的问题,还有各种环境……
M对新闻:“另类自拍”源于“表现自我”的评论
大姐~~~您老狠的~~~~
王健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我骂起来比男生还要凶那~~~~
Maggie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说个脏话还有这么多道理~~~~~你狠~~~~~
稽金平对新闻:趣味心理:随口说脏话究竟爽在哪的评论
我家孩子很皮这么办~~~~~
maggie对新闻:教子心得:如何利用孩子的错误施展家庭教育的评论
我属于什么型噢=。=
solo对新闻:五大妙招教你改善职场心态应对经济寒冬的评论
我属于焦虑性噢>_<
rock对新闻:五大妙招教你改善职场心态应对经济寒冬的评论
呵,我咨询的当事人里这种人很多,都挺成功的。我得让他们读这篇文章
咨询师对新闻:关掉大脑里自我怀疑的声音的评论
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要注意的是:怎么提醒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知道尤其是用这些道理
润轩对新闻:如何掌控自己的消极情绪?的评论
不确定很折磨人,但生活的精彩和美也就源于此。年轻人恋爱中最激动的时刻莫过于将牵手但还不知能否牵手的时刻,婚姻、工作大抵如此。只是绝大多数人只是在事后才知道的。
润轩对新闻:当生活中的不确定感向你袭来……的评论
喜欢你的文章!!
小猫对新闻:爱情即时贴的评论
小小年纪,却要提前承受大人的烦恼
匿名人士对新闻:恺撒出走(III)的评论
装痴呆?!可怜的孩子
匿名人士对新闻:恺撒出走的评论
表面过分张扬的女人很可能内心很没有安全感,这就是她们要找个“猪头”的原因
匿名人士对新闻:爱上棉花糖的评论